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,人們對體育運動的需求也越來越高。智慧體育以其更加便捷的服務、更加科學的運動管理方法、更高效的信息反饋等優勢,逐漸在體育行業中應用并得以發展。運動在科技的助力下,正變得更有趣、更科學,人們的運動興趣也因這些新鮮事物的出現被調動起來。全民健身公共設施在人們的期盼中提檔升級,奔上智慧賽道。
步道引入科技 健身更有趣
今年8月,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跑道完成升級投入使用。奧森園區內通過實現信息科技化、運動過程在線陪伴、運動監測及陪護指導等科技場景的應用,來提升跑者的運動體驗。跑者可在跑者服務站通過人機交互裝置,獲取運動熱身提示等專業指導。
科技智慧跑道還增加全方位功能支撐,融合首都體育學院運動專業領先技術和醫療健康數據分析技術,通過運動健康數據監測、運動姿態捕捉矯正、跟蹤服務指導的形式,實現線下科技運動場景應用和線上科學運動健康指導。
跑步愛好者吳凡并不住在奧森公園附近,但一周總要抽空來跑兩次。“這里跑道體驗感太好了,現在有了智能加持更讓我覺得興奮。跑步變得簡單了很多,這條跑道真正從跑者的角度來設計內容。跑道起點處設有液晶屏,可顯示公園內的每一條跑步線路、沿途休息站的位置,跑步的人數,排名等。跑步前的熱身、跑步中的補給、跑步后的拉伸,都包括其中,對一般人來講跑步體驗感更好,也更科學。”
人臉識別、智能感應、運動排行……像這樣的智慧步道,同樣出現在河北辛集潤澤湖公園、上海嘉定新城紫氣東來體育公園、安徽蚌埠人民體育場等許多地方。
健身器材智能化 健身更科學
廈門馬鑾灣智慧體育公園位于海滄區馬鑾灣南岸,總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,由智能景觀路徑、智能健康驛站和戶外智能體測亭等設施組成。園內除了智慧步道外,還設有國民體質監測站、大眾健身運動區、五人制足球場、多功能球場,以及中老年、特殊人群健身區和兒童樂園等區域,針對各類人群、各年齡段的不同運動需求,公園內都安排有適合的運動器材。
公園引入了“物聯網+體育器材”維護管理系統和智能健身設施,健身運動數據實時可視,數據的收集、生成為全民健身、公園運營和器材使用,提供大數據分析和科學決策。與傳統的室外健身器材相比,這一批智能健身器材在提升健身者心肺功能、肌肉力量、耐力、靈活性和協調性等身體素質的同時,還能通過屏幕讓他們隨時了解運動時間、次數、消耗卡路里等相關情況,實現了人機互動效果,使健身者獲得更為科學化、智能化的運動體驗。
智能化健身器材不僅出現在城市,還進入了鄉鎮,為居民們提供更舒適更精準的健身體驗。大連瓦房店得利寺鎮今年就新裝了一批健身器材,智能鐘擺器、智能劃船器、智能扭腰器、智能坐蹬訓練器、智能蹺蹺板、智能太極揉推輪、智能太空漫步機……2021年時,瓦房店首次進行二代智能體育健身器材配建試點工作,在12個試點處投放器材,受到了群眾廣泛好評。
智慧健身中心 管理運營更簡便
2020年,湖南長沙為解決“健身去哪兒”的問題就開始在居民社區籌建智慧健身中心,政府出資、社區出地、企業運營的模式,實現了政府管理科學化、企業運營專業化、市民健身智慧化,為推動全民健身開辟了一條全新路徑。人們在家門口,一月花費25元,就可以享受到智能健身體驗。
用手機下載健身App,完成注冊,通過無感體溫檢測后,便能“刷臉”進入門禁。高新區芯城科技園社區智慧健身中心約150平方米,明亮、整潔、舒適,有操課區、有氧運動區、固定力量區、自由力量區及體測區,每項都有云端視頻指導。依托互聯網、物聯網、云計算技術,居民不僅可以實現自助健身,還可以通過App實時了解健身房內的PM2.5指數、人流密集程度,同時還可以約課約設備、在線交流、查看運動數據與身體指標。“智慧社區健身中心”在長沙全面落地,成為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。
今年,江蘇省常州市也加入到建設智慧社區健身中心的隊伍中來。打造的鐘樓區五星街道智慧社區健身中心引入目前最先進的50套智能體育健身器材,依托物聯網、移動互聯網和5G技術,適時統計、動態分析健身活動人員的基礎數據,實現融全人群、全時段、全功能、智能化為一體。